青田七六裡有一棵年紀比老屋還大的美麗楓香,為後院提供了涼爽的一方遮蔭,穿透繁密枝葉灑下點點搖曳的陽光,是院子裡最迷人的風景。
每一季我們都邀請台大植醫團隊為她檢查,去年夏天,從研究室發來了一個壞消息,採回去的楓香檢體驗出了褐根病菌,這是一種根部的傳染病,病菌會攻擊大樹地底根部,除了影響吸收水分及養分,也會讓樹根海綿化失去支撐力,不但會使樹木死亡,也有傾倒的危險。
接到檢查結果,首先通報台灣大學與文化局,來為這棵台北市政府列管的保護樹進行會勘,希望可以找到救治她的方法,同時也請植醫一併為鄰近樹木做根部檢查,確保兩旁庭院安全無虞,提醒大家一起來關心樹木的健康。
初始,對於褐根病治療毫無頭緒,我們開始學習相關知識也尋找醫治方法,縱使有幾位專家表示救治成功機率極低,但老楓香如同家人一樣,我們無法輕易放棄,必須保持樂觀,盡力而為。團隊邀請到林業試驗所的研究人員來幫楓香進行應力波檢查,確認楓香內部被病菌侵入的狀態,也做了樹液流檢查,瞭解水分輸送是否正常。醫治超過一年的時間裡,不論是學校研究單位或民間團體,許多人都很關心這棵老樹,提供我們建議與方法來進行治療,甚至遠從日本而來的樹藝師也來看她的狀況。治療期間,為楓香打上鋼架加強支撐力,進行翻土做生育地土壤改良,打入十數根管子至地下,每日由水管注水三次、營養劑一次,希望創造一個適宜又舒適的環境來對抗病菌。
或許老樹真能聽到我們說話,真能感受到我們的情緒,在做完所有的醫治程序後,褐根病菌蔓延獲得控制,我們只剩下等待,等待她重新發出嫩芽。今年5月,春末近夏初的時節,一直不見綠芽冒出的訊息,似乎意味著我們的失敗,海綿化的楓香根部失去抓地力極可能倒下,對於人員還有老屋來說都很危險,團隊開始討論是否要擬文呈報文化局,將她的保護樹身分解除並整株移除,就在公文準備好寄出的那一刻,line群組傳來了訊息,現場的同事告訴我們「發芽了!」。
將近一年的努力,就為看見綠色小芽的這一刻,興奮、開心、感動…沒有任何一個形容詞足以說明我們內心的彭湃洶湧,不過樹醫也提醒我們,或許這只是樹皮上殘存養分的迴光返照,同時今年氣候炎熱,降雨又少,對楓香的復原本來就不利,所以還是要小心照顧及觀察,為此我們進行了第二次的生育地改良,在周遭土壤拌入有機土,依舊每天澆灌大量的水,希望還能見到她努力發出更多新芽。
今夏颱風雖然不多,但小小的嫩葉仍在風雨中消失了,風雨過後,向來關心此株楓香的攀樹師爬上去實際檢查並取樣,發現兩側的支幹皆有乾枯跡象,但主幹上的小枝剝開樹皮仍有微微綠意,似尚留一絲生機,團隊通報了文化局,邀樹保委員三度前來探視,現場以紅外線熱像儀監測,顯示樹枝溫度極高,樹液水分流動極少甚至停止,想救治成活的機會很小,因此同意解列楓香的保護樹身分,在不影響公共安全情況下,也尊重我們想要去除枯枝後繼續觀察主幹的意願。近日,攀樹師開始為老楓香進行枯枝移除的工作,看著工作進行,想到總是堅定地守護老屋的那些翠綠枝葉,實在既心疼又感傷,唯有繼續努力,期望那最後一絲綠可以帶來一點奇蹟。
無論結果如何,對青田七六團隊來說,老楓香是一個正向教材,讓我們學到應如何與自然共存,樹木跟人一樣需要有寬廣良好的生長環境、充足的養分,保持強韌的抵抗力對抗病菌,但人類為生活蓋了很多房子,不懂得為她們保留舒適的空間。我們希望與所有來到屋裡的小朋友、大朋友一起分享這一門課,在老屋裡多說一些老楓香的故事,為我們這位沉默的家人說些話。
樹木一樣會經歷生老病死,只是我們不一定能見到一棵樹的完整生命歷程,不論新生的喜悅或離別的哀傷,都是一堂寶貴的生命關懷課程。
什麼是褐根病?
更多老楓香的故事:
2016.08.30 楓香的健康檢查報告
什麼是褐根病?
2017.01.09 學習當樹木的好鄰居
2018.03.07 與老楓香道別
2018.10.24 重回青田七六的老楓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