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年前開始辦導覽工作,曾經多次去參加葉倫會老師的大稻埕街區導覽,每次參加下來,都覺得葉老師充滿了熱情,影響了周遭的人,雖然每次都走了很累,但是經常有吃又有喝,同時感受到了大稻埕的熱情。
葉倫會老師從海關博物館退休後,從事大稻埕地區與台北城周邊的導覽,以一個人的力量獨立做這項服務,我覺得應該是全台灣導覽次數最多的導覽老師,讓所有人認識這塊土地,並帶動地方的繁榮。
葉老師每周不同的導覽路線,風雨無阻的走過十六年,這個實在讓人敬佩,他常說做導覽志工收穫最多的是自己,對客家文化保存不遺餘力,到目前為止還是一直做老人家的訪談記錄工作,出版二十四本文史導覽相關書籍,也送出超過10萬本的書,真是我景仰與學習的目標。
以下是葉倫會老師幫《台北小散步》寫的序一部分,以台北散步者自居,我覺得雖然每個人都可以這樣自稱,但是要散步散到歷史裡面,而且自己成為其中一部分,是相當不容易的。
紀錄台北之美
受芬蘭頌(Finlandia Hymn)作者西貝流士(芬蘭語:Jean Sibelius,1865-1957)影響,2005年提前自公職退休,以演講、寫作、導覽和散步為樂。純為回饋社會的想法,先後以公益方式開辦大稻埕老街、台北雙連打鐵街、台北城和萬華史蹟巡禮,並擔任數
百場導覽義工。為了提升演講或導覽內容暨技巧,閱讀外,經常騎腳踏車或和一群朋友在街頭找尋台北的美麗、追尋台灣人的驕傲。公益導覽的路線相近,導覽內容大同小異,卻因為參與巡禮的朋友不同,加上其中不乏臥虎藏龍、身懷絕技者,致每次都享受「樂莫樂兮新相知」的喜悅,以愉快的心情開始,再帶著喜悅的心回家,不僅提升生活品味,也豐富下次導覽的內涵。
語云:「一花一草一世界」,事實上,我們周邊的建築,因為機關屬性,或商業、公益機能,或進出其間的人物特色而呈現不同的故事及影響力,不論清領時代就有的萬華、大稻埕,日治時期的台北城,乃至晚近的知名商圈或建築,都有其令人著迷之處,值得細細品味,如果有朋友分享其參觀心得或照片,感動將由點、線、面,逐步向外擴散或發酵,讓台北成為文化之都。
水瓶子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,認識他源自於大稻埕史蹟巡禮,對其負責的圓環文化工作室留下深刻的印象,尤其是他結合熱心公益的部落格主們找尋街頭巷尾的特色,讓同行的朋友享受故事的台北,獲得不一樣的感動,透過文字和照片,發揮蝴蝶效應,傳播台北的美麗外,也提升圓環文史工作室的知名度暨公信力,凡經其推荐的路線或活動,因而水漲船高,2005年後,我在台北按月舉行的史蹟巡禮,常有朋友說其訊息來自圓環文化工作室,這份樂於分享的胸襟,令人佩服。
葉倫會的部落格
http://ylh515.pixnet.net/blog
PS. 葉倫會老師目前並無在青田七六固定導覽的場次(希望以後有),但有放置他所寫的《積福與養生》,可洽詢服務人員索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