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青田七六做地質名人訪談
老教授們的青春在老房子中發酵
甘醇醉人~
老師說
一想到馬廷英教授偉大的研究是在這房子內完成的
漫步在這空間裡就特別興奮
在馬教授的故居裡
老師們似乎又回到那個年輕求學的年代~
在青田七六做地質名人訪談
老教授們的青春在老房子中發酵
甘醇醉人~
老師說
一想到馬廷英教授偉大的研究是在這房子內完成的
漫步在這空間裡就特別興奮
在馬教授的故居裡
老師們似乎又回到那個年輕求學的年代~
木匠:張師傅
感恩事項:地板修復、基礎檢查與清理、廁所木工、讓所有的窗戶、拉門復活、廣緣側面長廊木架構調正
經歷過台北市長官邸古蹟修復之役,
投身木工工匠二十餘載,醉心日式木造建築,堅持日式嚴謹工作態度,
他!張師傅。把修木房子,當養小孩一樣細心呵護,陪伴我工作近兩個月。
感動他總是願意屈身『根太』之下(地板下的角木),穿梭基礎之間,
細細檢查老房子所有的『羽目板張』。
這富含過去八十年的時空灰塵,讓張師傅每天下班變身成泥人,但『不髒』!他說。
Behind-the-scene heroes-Master Chang
向幕後英雄致敬-泥作:張師傅
感恩的事:後院水池、廚房、廁所、後院座椅底座、補漏、木建物四周水泥底座、木建物廁所、大門補修
泥作師傅外表粗獷、氣質兇狠,不說話時像黑社會老大,
但卻是我見過手工最細膩的水泥師傅!
無論是牆壁導角、表面粗細坏抹平、還是打磚牆,
來來回回揮動水泥刮刀,上上下下身體橫肉隨鴨頭(台語,打石機)震動,
真的是粗中有細,快慢節奏分明,倒像是拿著畫筆,只是沒揮灑在畫布上!
張師傅總是跟太太一起工作,夫唱婦隨,
張太太身高不足一米五,體重估計約四十公斤,屬於瘦小營養不良型,
但兩手卻能輕易的提起裝滿水泥或磚頭的單輪車,輕快飛舞。
他們最重要的口頭禪:唉!都嘛忙到沒時間花錢,很鬱卒!
青田街七巷六號,屬於日本教授集體開發興建的「大學住宅組合」之一,
由足立仁教授所興建,1931落成。
帝國大學足立仁教授
1945年,由接手台灣大學學者馬廷英教授住進此處,
而從該年起至2007年為止,一直都是馬家。
另外於1947年秋天,從上海來臺灣、在臺大外文系擔任助教的齊邦媛,亦曾一度寄居於此。
臺灣大學馬廷英教授
青田七六為適應臺灣氣候,擷取日式建築的的居住空間,
再融入洋式建築的優點,成為備具特色的洋和式建築。
洋式空間包括應接室、食堂、書齋設置在外側,和式空間座敷、次間等設置皆在內側。
考慮到台灣炎熱潮濕的氣候,將房間配置在一側,以求涼爽通風,
而應接室採用洋式的凸窗與嵌入式的「本棚」書櫃,
室外面對前庭的露台上設置歐式的花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