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化運動「明治維新」開始後,日本人開始接受西方文明洗禮,傳統的和式建築逐漸融入了洋式的生活空間。位在昭和町內的帝大教授家屋,大都是和洋折衷式住宅,建築保留傳統日式元素,再加入歐式建築的優點。
昭和初期來到臺灣的日本人,多從生活機能方便性及個人喜好著眼安排空間配置。昭和町內目前尚留存的和洋折衷住宅,在玄關旁加設洋式空間,同時保留日式傳統元素,再加入歐式建築的特色裝飾。基本上常見的空間有鋪設原木地板、使用椅子的洋式房間:客廳(應接室)、食堂、書齋、小孩房(子供室),以及鋪設榻榻米、席地而坐的和式房間:主人寢間 (座敷,也可當成接待重要客人的空間)、和式餐廳(茶之間)、寢間(次之間)、女傭房(女中室)等。除了區分接待外人的西式空間與自家人使用的和式空間外,為了適應臺灣炎熱潮濕的氣候,除了長廊(緣側)有助於通風涼爽外,加蓋花台、晒衣場等設施,同時增高室內空間高度、多開窗,將日式浴室改為淋浴間,使用溫度絕緣材料阻隔室外高溫,都是這類和洋折衷式家屋來到臺灣後增加的轉變。